查看完整版本: [-- 十大摇滚电影(转) --]

【 浮游城 - Castle in the Sky | 开放邀请注册,PS|SS|WII|DC下载研究中心 】 -> 【 影视讨论区 | Movies 】 -> 十大摇滚电影(转)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甘木 2005-07-15 14:51

1.《Easy Rider(逍遥骑士)》(1969年,美国,导演:丹尼斯.胡珀,主演:亨利.方达,丹尼斯.胡珀)。
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摇滚片,片中两位主人公骑着铮亮的高把摩托车,穿着国旗装,几乎是漫无目的的横穿美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奇遇之后,两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这部片子时,总令我想起凯鲁亚克的那部著名小说《在路上》,总感觉“嚎叫”派诗人、作家的创作精神很与摇滚乐相通。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乐,但这些清新淡雅的民谣风格的音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American graffiti(美国风情画)》(1973年,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主演:哈里逊.福特等)。 2.《American graffiti(美国风情画)》(1973年,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主演:哈里逊.福特等)。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拍出这样的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叹服。影片以1962年夏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了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如: Bill Haley(比尔.哈利)的 《rock around the clock》(昼夜摇滚)等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卢卡斯的最有深度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战》强多了。

3.《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导演:不详;主演:不详)
这部影片讲述了巴迪.霍利这位摇滚殉道者的一生(巴迪.霍利死于1959年一次摇滚乐演出的失事飞机上,同行的还有另外一批当时的摇滚红星,所以后来的美国歌手Don McClean在他的歌曲《American Pie》中唱到:Buddy Holly死亡之日就是摇滚乐死亡之日),70年代末期正是第一代摇滚歌手和乐迷成为父母辈,而他们的子女又开始叛逆家庭的时候,导演在片中安排了许多老歌,带出浓浓的怀旧气息。

4.《The rose(歌声泪痕)》(1979年,美国,导演:不详;主演:贝蒂.米德勒)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 rose》(玫瑰)。

5.《the wall(迷墙)》(1982年,英/美联合摄制,导演:阿仑.派克;主演:鲍伯.吉尔多夫)。 [/u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电影。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电影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的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电影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龙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6.《Great ball of fire(悲伤的大火球)》(美国,1984年,导演:不详;主演:不详)

这又是一部人物传记片,记述的是摇滚乐史上音乐成就可与猫王比肩的一代巨星Jerry Lee Lewis的生活,Jerry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影片主要围绕着他的爱情生活来描写,影片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气氛很能打动人,其中穿插了Jerry的一系列名曲,当然也少不了那首《Great ball of fire》。

7.《The Doors(火乐焚城)》(美国,1991年。导演:奥列佛.斯通;主演:方.基默、梅格.瑞恩)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院的校友,还是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中,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地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电影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倒好处。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不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8.《Singles(单身一族)》,(美国,1992年,导演:卡梅仑.克劳;主演:马特.迪龙,碧姬.方达。)

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它在摇滚音乐史上的地位高,因为电影本身讲述的关于单身贵族们的有趣生活影片可能并不太吸引人。但是影片中所描写的旧金山青年生活和引用的大量西雅图当时还不甚出名的地下乐队歌曲,影片的原声碟和Nirvana的专集《Nevermind》一起开创了20世纪最后一次的摇滚乐浪潮——Grunge,叙写了20世纪的最后一次摇滚神话,同样也带动了一大批地下乐队的走红。当然影片本身也比较吸引人,轻喜剧的风格使影片可看性很强。

9.《北京杂种》,(中国,1992年,导演:张元;主演:崔健。)

这是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片,有些扶持民族产业的意思。张元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这部很有诚意的作品以记录片的风格忠实记载了90年代初北京人特别是北京一些艺术家的生活,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此获得当年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大奖。影片由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担任主演(扮演他自己),另外臧天朔、窦唯、何勇在片中也有出演,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精彩音乐。本来在崔健专集《红旗下的蛋》中不甚出彩的歌曲《北京故事》用在片中作为主题歌竟是相当的贴切——当然本片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于摇滚乐的内涵揭示的还不够,因为张元并不太懂摇滚乐。

10.《不日成名(Almost Famous)》(导演:卡梅仑.克劳;主演:凯特.哈德森,) 又是卡梅仑.克劳!他似乎特别善于把握这类摇滚乐题材的作品,因为他在十五岁那年(还是在七十年代)就成为著名的音乐杂志《滚石》的特约记者,跟随过LED ZEPPLIN乐队巡演采访。后来又成为职业乐评人。在作为一名导演大获成功后,他有意把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搬上银幕,这个愿望终于在2000年变成了现实,卡梅仑.克劳在这部影片中虚构了一个STILL WATER乐队(静水),描写了一个想成为乐评人的少年跟随乐队巡演途中的奇遇。影片拍摄得如诗如画,为我们再现了70年代那个摇滚乐的黄金时代的面貌,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也引用了大量七十年代的摇滚金曲,如:LED ZEPPLIN、ROD STEWART等人的歌。喜欢那个时代摇滚乐的人可以大过其瘾,影片中还有几首虚构的STILL WATER乐队的歌曲——由卡梅仑.克劳的妻子南希.威尔逊担纲作曲和制作(南希是著名摇滚乐队HEART的主唱),这些歌和众多名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毫不逊色。这部影片是卡梅仑.克劳从影以来的最佳作品,也是2000年好莱坞的最佳作品(当年的奥斯卡得奖片《角斗士》的艺术成就明显不如《不日成名》)。总之,这部片很吸引我——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还有主演凯特.哈德森的迷人微笑。

rose123 2005-07-15 16:06
不错的,谢谢楼主整理

甘木 2005-07-15 17:50
我是转的。。。
最喜欢的是迷墙

暗夜幽灵 2005-07-16 00:23
怎么没有猜火车,发条橙,纸醉金迷,摇滚电影太多了

叮当法师 2005-07-16 01:39
就看过北京杂种。。。。汗。。猜火车,发条橙都收了盘
其他的一概没听说过
好象猜火车,发条橙里边融入了摇滚元素而并非是摇滚题材~

Zombie_WB 2005-07-16 07:54
The Wall我很早以前就下过,但看不懂- -#

甘木 2005-07-16 11:20
这里的摇滚电影指的是主题是摇滚乐或者摇滚精神。

看迷墙的话,首先你要了解PINK FLOYD,然后了解专辑迷墙的歌词,歌词中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然后要清楚这部电影的划时代意义(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MTV),再然后,要是觉得不好看,那就算了。。。。

叮当法师 2005-07-16 12:32
摇滚吗,偶就不懂啦~比较喜欢听听艺金,英式,但是听的不多~

Zombie_WB 2005-07-16 12:36
- -#我好歹也听了十多年左右摇滚乐了,他们的歌还有创作背景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那些都是别人说的,我自己感觉不来的东西我当然也就说自己看不懂了……
就像很多人觉得Jim Morrison才华横溢,但也有人说他是个憋脚的诗人一样- -#

okomouse 2005-07-16 18:31
很早以前看过
9.《北京杂种》,(中国,1992年,导演:张元;主演:崔健。) 9?{#嫊厗?
撃's!)}N
这是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片,有些扶持民族产业的意思。张元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这部很有诚意的作品以记录片的风格忠实记载了90年代初北京人特别是北京一些艺术家的生活,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此获得当年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大奖。影片由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担任主演(扮演他自己),另外臧天朔、窦唯、何勇在片中也有出演,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精彩音乐。本来在崔健专集《红旗下的蛋》中不甚出彩的歌曲《北京故事》用在片中作为主题歌竟是相当的贴切——当然本片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于摇滚乐的内涵揭示的还不够,因为张元并不太懂摇滚乐。 萭*LQ_|2

这部~

风间仓月 2005-07-19 22:12
我还以为是BEYOND主唱兼主演的那个《午夜迷墙》呢!

netalu 2005-07-19 22:29
这些电影都没看过
除了the wall
而且同僵尸
一样没看懂

我还是更喜欢音乐
现在电脑里正在放着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这个的mv也看过,似乎比the wall 好懂些^_^

lxf6179 2005-07-20 06:40
都没看过,去找找看

qqyysun 2005-07-23 15:38
9.《北京杂种》,(中国,1992年,导演:张元;主演:崔健。)这个是摇滚电影啊,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分类的说,而且,里边的音乐成分不是全部的音乐啊?

eat111112 2005-07-25 07:45
这么说吧,我对楼主总结的几部片子,印象不佳。大部分都是老摇滚,PUNK,硬摇滚,至于崔健,完全没有摇滚的定义。这个帖子,在摇滚年也发过,至于是什么下场不用说了。

我买打口碟的音像店,有许多外来的中国禁止引进的好片子,有许多给摇滚有关,2004年,曼森的电影在全美上映,票房轰动。这在中国一般的影视音乐新闻中都见不到。

在《重型音乐》中经常介绍好的电影,各位真想看好电影,而不是整天还围着上世纪20~70年代的PUNK,硬摇滚 混的话。还是关注一下现在摇滚的发展。

目前,真正做摇滚的,都赔钱,个别说拍电影,但是,好的电影一旦拍出来,那中间的摇滚精神会不住地渗透给你。

我都是为了听歌看电影,看《夜魔侠》就是为了听曼森的一首歌。

介绍几部好的:
PUNK——“雷蒙斯”是美国第一支也是最出名的朋克乐队,《摇滚高中》(ROCK AND ROLL HIGH SCHOOL/1979)的故事就与他们有关:文斯.洛巴迪高中的学生瑞芙.兰德尔是“雷蒙斯”乐队的头号歌迷,在几个朋友的支持下,她长期坚持与法西斯教育的化身——也就是他们的校长托加小姐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雷蒙斯”的演出接近尾声,他们唱起了影片的主题歌,学校被学生们摧毁了,同学们被摇滚乐拯救了。影片中那些专门为该片拍摄的“雷蒙斯”现场演出镜头非常精彩,他们还站在一辆旧卡迪拉克上高唱那首著名的“I Just Want To Have Something To Do”(我只想找点事情做),演唱会上人头涌动、群情激昂,满眼皆是激情燃烧的狂野青春。《摇滚高中》是对50年代青少年摇滚电影背后所隐藏的反叛精神的一次致敬与回归,混合了50年代低成本电影和60年代沙滩喜剧的元素,粗砺、直接、疯狂,充满自我解放的爆炸性。另外,这也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镜头展示了瑞芙.兰德尔的一个浪漫、奇幻的想象——“雷蒙斯”乐队在她的闺房里为她演奏小夜曲,这大概是这位女同学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吧。

华丽金属——《白日之光》(Light Of Day/1987)的名字来自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一句歌词:“I got a little lost along the way, but I'm just around the corner to the light of day”(我走在路边有一点迷失,徘徊在白日之光照不到的角落)。这部电影由保罗.舒拉德自编自导,主演是真正的摇滚女星琼.杰特和娃娃脸的电影明星麦克尔.福克斯,他们在片中扮演生活在工业区的一对年轻姐弟,姐姐对他们的乐队“酒吧炸弹”的前途充满野心,但周遭的环境及家庭的束缚都令他们困惑不已,渴望从音乐中得到解脱。感觉上,麦克尔.福克斯更适合扮演一些喜剧角色,而琼.杰特作为一个摇滚乐手在电影中展现了相当不俗的演技,要胜过麦当娜许多。底特律是个汽车城,也是个摇滚城,因为“吻”(KISS)乐队的存在。

工业+硬摇滚——《电波头》(Airheads/1994)是关于三个玩车库摇滚的小混混,他们的乐队叫做“孤独的漫游者”,布兰登.弗拉雪扮演乐队的词曲作者、主唱兼吉他手查兹,亚当.桑德勒扮演可爱的贝斯手皮普,斯帝夫.巴塞米则是在玩具店打工的大龄摇滚青年雷克斯,他的角色是鼓手,还有很多出名的面孔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一些小角色,大卫.阿奎特就扮演了一个货车司机,“摩托头”乐队的莱米.基尔密斯特也在片中露了一小脸,“白僵尸”乐队则在其中充当一支在俱乐部演出的乐队(“摩托头”和“白僵尸”的歌曲都被收录在电影原声带当中)。郁郁不得志的“漫游者”们拿着一支仿真玩具枪,企图接管当地的电台,胁迫DJ播他们的歌,就在这时他们却阴差阳错地毁掉了自己的小样带,好在这是一部他们注定走运的喜剧片,在一位好心DJ帮助下,“漫游者”终于不再漫游,朝着成功的方向大步迈进。就我的经验来说,布兰登.弗拉雪和亚当.桑德勒的喜剧天份还算不错,但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比较平庸。

eat111112 2005-07-25 07:46
本人是 死亡和黑暗金属 乐迷,这也导致没有相应的电影看,十分惭愧。

但专访和纪录片沃克看了不下 一二百部。

jkkj93 2005-07-26 19:15
the wall 的电影经典啊,可惜里面没有我认为很好听的wish u were here


查看完整版本: [-- 十大摇滚电影(转)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Code © 2003-08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