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转帖]安达风格之谜!
级别: 模拟之星
UID: 6
精华: 0
发帖: 1364
威望: 0 星
金钱: 2216 浮游币
贡献值: 9 点
好评度: 1471 点
人气: 3 点
在线时间: 197(时)
注册时间: 2004-03-24
最后登录: 2021-01-05
楼主  发表于: 2006-03-23 23:49

[转帖]安达风格之谜!

----by wolfgang 有人直截了当地称呼安达充为“少年漫画之王”。扳着指头算来,确实没有什么别人能挑战这个地位。若论精彩与热血,《龙珠》、《灌篮高手》和他的作品同属最高档次;若论细腻与深入,则只有一些极品少女漫画的作者才能和他相提并论;若论影响与丰富,在日本动漫史上要排进前八估计少有争议——他一点也不像不可侵犯的权威,但人缘实在是好^-^。   可是大家也发现安达充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的师尊手塚治虫桃李满天下,同时成名的高桥留美子领导了“女神与搞笑”的潮流,成田美名子和清水玲子共成一派,鸟山明也有了出色的继承者,校园剧模仿《灌篮高手》的《我为歌狂》近在眼前,但像安达充的,国内国外我还不曾见到一部。这一株不结果实的名古树,是中了什么诅咒呢?   安达充的风格,真的像谜一样啊。那么简单干净的画风、秩序井然的分格、写实生活的场景、平淡拖沓的节奏,竟可以散发出淡而悠长的魅力,像一块神奇的夹心冰糖,很甜却怎么也舔不到里面,又像一抹白色变幻的晨雾,阳光透过就什么都不见了。无法把握的东西,怎能够捉来自己用呢?   但漫画终究只有黑白两色,安达充也没法在那每部几千万册的销量上面逐一施上魅惑的魔法,无非是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的一笔一划,一颦一笑罢了。为什么不能热血一把,挑战一把?于是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琢磨安达充的风格究竟是藏在哪里的。   [安达风格之谜,一]  他的画   研究的目标是模仿,模仿的最终目标是搞出一个可以乱真的仿制品来。首先研究的自然是一幅幅孤立的线条简单,网点稀少的画,因为这似乎是安达充最薄弱的一环。   他笔下一般的漂亮脸孔,都是用简约到极限的数根线勾成。不过关于画线,美国有位工程师讲过一句名言:“会画线值1美元,知道把线画在哪里值9999美元。”   日本漫画中,在脸上应用的笔划数和这张脸改变表情的可能性基本上呈反比态势。不少精致的漫画里,全副工笔的喜怒哀乐不超过十种(健次郎……)。安达不同。他画表情只有三个要素:眉、眼、嘴,但每个要素有多少变化呢?紧闭的嘴、半张的嘴、微笑的嘴、傻笑的嘴、呲牙的嘴、赌气的嘴、嘴角上弯的大叫、嘴角下弯的大叫、不画嘴……扩大瞳孔的深情眼睛、眯起的欢笑眼睛、斗鸡眼的无辜眼睛、望天空的无奈眼睛……排列组合下来足有三四十种,严肃和故作严肃、轻松和故作轻松,分得一清二楚。这些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套路表情”,在比吕咬得牙龈出血的错投的刹那,那种全力营造的悲壮无法再现。[1]   安达充的笔下没有Q版人物,最认真和最俏皮的表情是放在同一个偶像模子里的,因为这个模子有完全足够的表现力,不必夸张便可爱无比了。而且,Q版的作用一般是将一些柔弱物或负面情感可爱化,但在安达的清新世界中,没有此类需要掩饰的柔弱之人或负面情感,——个别动物,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体美学”方面呢?国内的动漫同人大部分擅长画脸,以颈部以下为专长只怕要少得多。在日本名家中主要也就是色色的北条司与桂正和受到推崇。这两位画的女体虽多,却以全景为主,不像安达充那样尽是特写不说,又都是从匪夷所思的角度来拍摄匪夷所思的姿势。空白画面上两根曲线,就把一切表达到位。要想画出同样水平,没有解剖学的硬功也是不行的。   说实话,他这样服务读者的形式不像H类那样粗俗,撩人之效却不差多少^-^。不说这些等而下之的东西,安达充对人体美学的高超把握无处不见。《H2》中一处,比吕见春华睡午觉盖脸不盖肚子,帮她盖了。春华后来醒来,见身上盖了件球衣,展开来看,号码1号。“她展开来看”这个画面,只画了头、颈、半边肩,但大家都看得出来,一定是那个姿势。[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达充所画的人,身材、相貌都是完全符合东方人的特征的。曾有一股人气势汹汹地抨击日本漫画的种族自卑——以七头身八头身为美,人脸则往往只画鼻梁不画鼻孔。这种抨击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安达充的人物呢,大多是六头身五头身,相貌也通常只画鼻孔不画鼻梁。于是总的看就是不算帅呆但正直亲切。再比照《虹色辣椒》、《H2》中对待西方强国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就可明白深藏在他心中的柔里带刚的骨气。   在两大绝技之后,安达充的静物“照像术”就不必我多说了。他的栏杆阵跟由贵的碎玻璃相辉映,任何车辆、房屋、树木都和相片一样。背景线条的精与硬和人物线条的简与柔形成鲜明对比。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惯用此技,其作品在抒写人的深沉忧郁之余,也常用极其精确的器物、景物描绘来衬托,从而造出日本现代文学的独特意境——有人称之为“现代化与人性的碰撞”。我认为其中不仅有两者的碰撞,更多的是水乳交融。——具体怎样就不好说啦,无论如何,这也是安达风格的秘密之一,模仿时不可忽略。写实派的成田美名子,把街道和大厦也都作了简化处理,这样画面的风格统一了,感觉和安达充的作品也就完全不同。   画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画功是万万不能的。我研究至此已经冷汗一身。在中国,以上三个绝技学到其一即足可扬名立万,上哪里去找兼长三者的来?如此的牛人就是在日本,也只有这一个…… 索引:[1]H2 第22卷 54页[2]H2 第30卷 108页-- [安达风格之谜,二] 他的分格   手塚治虫在晚年圆熟期的那种旋风霹雳般的剧情推进,笼罩了几乎所有的后辈。唯有安达充形成了自己的成功风格,独立于传统。这是公认他最有特色的地方,即使不学他的其他特点,学到了这个,便可算是得其精华。日本漫界英才辈出的年代里,在分格法上其他人也有创新,比如富坚义博的“王子日记”,大规模以字代画,也可算是一个尝试,但那终究是作料,当不得饭吃,否则哪还叫漫画呀。和古龙的新文体一样,安达充的新分格法,是彻底、完善、而且成功的。   生活中轻松如凉风,比赛里紧张到窒息,各有各的手法。   很明显,几乎每一话都是淡入与淡出,一般交待两到三件事情。在大多数一话的开头都有一页多的无声写景,常常是细致地交待地点:街道、学校、游泳池……一方面卖弄“照像术”,一方面让读者静下心来。内容通常也不会一气通到一话的末一页,最后几格要么拉远镜头,要么转移话题(有时转得相当突兀),总之顿那么一下,结束本期连载。   当说话人表情可以由对白的内容语气表现出来,画面就可以不停在他脸上,转向四肢、旁人、建筑草木、蓝天白云、乃至干脆空白。“脚的特写”给人格外深刻的印象,许多细腻的感触由此而生。模仿安达风格,不妨先试试大幅提高脚部出现的比例,便至少可得一个形似。   这种“画与话的相对独立”使漫画进一步摆脱了“图解故事”的尴尬。一般说图配字是“理解能力低下的小孩子的娱乐”之类的胡说八道在安达作品前可以闭嘴。用空白画面,是因为对白已足够体现完整的一层意思;用无声画面,是因为该写的都已在画里。独立的文学和独立的美术,都拥有公认的表达能力。说文学比影视好的人总是说“文字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美术也是。   日本漫画能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字交待意识、画面暗示潜意识,保持一定距离又相互联系,便充分发挥了两者的能力,而且令遐想的空间不仅没有相对冲消,反而翻了一番,大有三维立体画的朦胧而深不见底的奇效,优秀的例子有《Rough》中圭介独白的难忘片段[1]、《H2》里“你的说话和表情不配合”[2]。用于旁白的场合更精彩:《Slow Step》里一边描绘拳击比赛一边介绍女垒规则[3],《H2》的大叫“匆匆”与懒洋洋的画面[4],字和画形成俏皮又意味深长的对比。   世上本来就充满了二元矛盾,这种手法大有用武之地。只不过这样对作者的要求很高,话与画任一方面功力稍欠,结果只可能是不知所云。就连安达老师本人也不敢滥用。独特的散文分格法,在《Rough》里是体现的最充分的,以后作者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别的方面。画比赛,就首推后来的《H2》了。   在最激烈的棒球比赛里取的景仍然是静态的,在最轻松的地方才用速度线并仅限一根,一般的程度用背景的模糊、或干脆整体的模糊来表现。和把运动物体模糊化的通常手法不同,具体的动作基本上都靠人物的微妙姿势来表达动感——身体的不平衡、肩髋关节的角度等等——含蓄在这里变成了迫力,日本独有的带着深沉压抑的力与美。   在三位体育漫画的大腕中,安达充是最讲究比赛节奏的。选手的动作一般都比较模式化(没办法,动作要标准才能打得好球),所以出现得太多太密集,就会让读者麻木。而且,考虑到一般读者都知道棒球是怎么回事(你不知道?你不是安达充面向的一般读者群嘛),正面描写比赛的镜头只能作为当时故事的框架。比赛刚开始时,内容很平淡,种种赛场外的故事,对手介绍或回忆是主要的,渐渐地,所有人的注意力开始被吸引到比赛本身,框架越来越密,用来加深气氛的是教练和队员对场上局势的评价,越来越多的一幅幅投入的表情特写。   控制着一切的声声重低音是黑底白字的计分牌。   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投出球的一刹那,所有人的关切通过不同表情流露出来,而画面一转,不相干的日常街景一晃而过——这真是“出离紧张”了。弦断声飘,曲终月白的透气的感觉,绝对是安达充的独创。   当然,不是每场比赛都有全部的这些过程的。对比赛作哪个程度的表现,和整体的谋篇布局都有关,安达非常讲分寸,先用许多——好几卷——小的技巧耐心地使观众失去平衡,观众的心理防线敞开了以后便毫不手软。他有最强的煽情手段,却只用于配得上那手段的真挚感情。   整理这些,确实比较枯燥琐碎。这里的一个个零碎的手法,单看怎么都不像“汗”、“倒”、“爆筋”……那样个性出众。可是,这些不符合吸引眼球原则的种种方式,被安达归拢在手,就能使他的作品从艺术性到销量都腾在日本漫界的上空:一定是值得照样模仿的吧。 索引:[1] Rough 九卷本 第三卷 114页    [2] H2 第七卷 第80页    [3] Slow Step 第一卷 第四话 80页    [4] H2 第二十七卷 第一话 第7页 “七味呢?”菜种。   “陪山椒去捉虫玩了。”芥子。   “讨厌,为什么男孩子都喜欢这种东西?”   “因为不喜欢虫,就成不了出色的漫画家。”   ——说话间,云中现出手塚治虫的巨大侧影。每每读到此处,有种泪涌上来的感觉。[0]   手塚治虫是安达充最敬爱的漫画家。   [安达风格之谜,三] 他的定律   早有fans给安达充理出了一条条“定律”,一来因为他的样子比较随和好开玩笑,二来他的风格也太过显眼。不过和《圣斗士星矢》里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定律”不一样。安达的“定律”既有水平不够而被动形成的套路,也有为了效果而特意使用的手法。先研究了后者,就可以发现他和手塚治虫的渊源之深。定律是不给出理由的,只是供应用罢了,如果硬要找出什么来历,不妨说:手塚治虫是日本漫画之神,而安达充属于最接近神的人。   主角重复定律   “我想那也不过是一张大众脸罢了,作者只会画那张脸。”   在《H2》第33卷第27页,安达这样展示了读者对他的评价,并报以回答:   “不!我可是多才多艺的。”   真的,成名后的二十年里,安达充几乎没有画过任何两个相貌相同的配角。以如此丰产的几部大长篇来说,该是多么惊人的数字!看似简单的画法,在他的手里,有不输给所有漫画家的表现力。   至于为什么设置克隆人一般的主角呢?也许是为了统一风格、创立品牌形象;也许是因为日本漫画的师长——电影,正是用相同的演员来饰演不同的片子的不同角色。手塚治虫笔下,人像千奇百怪,任意挥洒,可有时就是要请老演员登场。《铁臂阿童木》里的胡子先生到《怪医秦博士》中先后饰演过好心暴躁的老医生、著名的电影导演、铁路上的老扒手等等,形象一点不变,可是气质、语言各自活灵活现,差别迥然。   安达继承发扬了这一传统:达也是背负重压的小草、圭介是追寻梦想的鱼儿、七味是宽厚可靠的山峦、比吕是叱咤风云的雄鹰。虽然长得一样,可是因此把他们混为一谈的读者就上了大当。七味在小事上常很可爱地装傻,圭介却更天真地时时放不下面子;比吕输了球,向雅玲有些无理取闹地诉苦,因为他从来战无不胜,而达也只会把伤痛深藏在心,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最古灵精怪的二之宫亚美摇身一变成了最无心机的古贺春华,要让真人来演可真是绝大的考验。   
级别: 模拟之星
UID: 6
精华: 0
发帖: 1364
威望: 0 星
金钱: 2216 浮游币
贡献值: 9 点
好评度: 1471 点
人气: 3 点
在线时间: 197(时)
注册时间: 2004-03-24
最后登录: 2021-01-05
沙发  发表于: 2006-03-23 23:49

所以安达的名作没有雷同,靠的不是外观上的翻花样,连一样的脸都能画出不同的人,谁能怀疑他的内功?   画面重复定律   这倒不能算安达的专利,公认有点鬼才的漫画家,像富坚义博和清水玲子等都擅此道。   有两种重复:一是画面完全相同,发展到极端便是整页地复制,如《虹色辣椒》中七味和狱卒的两次对话[1],真是绝了!同样的成功我只在《Level E》中见过一次[2]。另一种是画面基本相同,每一格都有一些小变化,给人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Touch》开头三个人上学的情景,或是《Rough》里面的初次约会的无聊泡吧:)。   “全重复”的要决在于捕捉生活中似曾相识的细节,与其画出来都雷同,不如干脆复制以求效果。这样虽然有些意思,但毕竟重复太多就会烦人,安达的原则基本上是:事不过三。动画片里为了省胶片常常重复——出动!变身!——但是用出了意思的凤毛麟角,《EVA》第7话吃早餐的那几小段不错,感觉象是从漫画中学来的。所以,安达漫画中的重复和偷懒是不同的,偶尔使用能让人眼睛一亮。   “半重复”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动画的灵魂就在于每格只有一点变化,与省胶片无关。可是这也不是漫画向动画学习,因为比方看一页漫画要十秒,动画已经过去了二百四十帧,漫画只能抽取其中最有特点的几幅,结果根本不能给人连贯感,相反是跃动和俏皮的效果,这样,更像是四格漫画了。在手塚治虫《火鸟》里面,可以看到更像四格的内容,那大概可算是演化的中间阶段吧。   安达充的悠然和一拖一顿的笑料,是向四格学了很多的,试着把一个简单的“倒”拉长成四格来表达,比如“菜种喝墨汁”[3],安达风格便跃然纸上。同时,安达学四格也非简单照搬。四格漫画讲究“起、承、转、合”,包袱抖完了就没有了,安达却能把它们严密地嵌入情节,连续起来。   作者介入定律   一下就是些可有可无的小道具了,不过,就像蛇的四肢残骨一样,研究起来蛮有意思。安达本人在书中的登场与故事发展都无关(这一点和鸟山明不一样),似乎只是为了作者的表现欲和恶作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手塚在漫画中的化身有不下五种——死样活气的人形蘑菇、大鼻子小矮人、爬在墙上的笑蜗牛……在《阿童木战卡龙》这一节前有详细介绍。而且介入得更加无理,甚至画在心电图的屏幕上!   可以说,这种搞怪的性格,是安达充从手塚治虫继承下来的。   调侃同行定律   调侃编辑为乐的漫画家不少,惯于调侃同行的名家我只见过两个,另一个又是手塚。(另外,《五星物语》第三卷出现过调侃GHIBLI的“魔男の宅急便”,《逮捕令》第七卷用过《宇宙战舰大和号》“十四万八千光年”的典故,都是个别情况。)   手塚的作品里拿小松左京开涮,提星新一大名之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此二人是当年日本科幻的顶尖人物)。《怪医秦博士》关于插花艺术的那一篇,直截了当地把女主角画成长睫毛、细鼻梁、尖下巴的模样,还旁白赞叹道:“就像松本零士的女主角一样漂亮!”……不过确实很漂亮就是了。   在日本,也许调侃同行有相互声援之效。我们现在要想应用这一定律,真不知有没有调侃别人的资格和合适开玩笑的对象呢……   服务读者定律   其实不算什么能上台面的东西呀。   安达和手塚的共同特点是:“清凉画面”不作为剧情的主要吸引力,仅仅在不经意间出现。比如手塚把无菌舱里的病人画成裸女,剧中人问道:“为什么画裸女?男的不行吗?”——呵呵,“点破”也是两代名家的共同特点。鉴于国情,这个定律就当没看见也罢,毕竟一个不像他们那样成熟的作者,很难举重若轻,而不伤害整体意境的。   在模仿安达充的过程中,看到安达充是怎样模仿别人的了。他的线条简洁圆润、很少用网点、常常不画清五指的手、“页数不够了”……无处没有手塚的影子,可是谁也不会以为安达充是手塚二世。安达可没有像我们当中不赞成模仿的某些人所操心的那样,迷失了自我,因为懂得主动“拿来”的人不会迷失。   那么安达充是怎样独立于手塚的呢?和手塚的张狂、叛逆与深刻完全相反,安达的气质是含蓄、清新、平衡。 索引:[0]《虹色辣椒》 第2卷 第27页    [1]《虹色辣椒》 第2卷 第8页、第24页    [2]《Level E》 第2卷 第115页、第119页    [3]《虹色辣椒》 第2卷 第176页 [安达风格之谜,四] 他的气质   含蓄、清新、平衡,是安达充的气质,也就是他讲故事的原则和技巧。   含蓄就是:不把那件事明白说出来,宁愿多画几格来暗示(还骗稿费呢:))。但是问题来了,怎么知道这样暗示就一定能让读者明白呢?这就是抽取事物特征的功力了。所谓“不着愁字而写尽悲愁”,文艺理论一般是相当看重这一点的。“热血”二字直接出现时安达总是有一点冷淡和嘲弄的口气,因为他明白,热血的并非是这两个字而已。他不把读者当傻瓜,要让读者思考。只要故事确实言之有物,即使不明说,认真的读者也都能明白。读安达充,是一种智慧的享受。   都说安达擅长心理描写,可其实“思想框”在他作品里是极难得一见的,那他的心理描写是在什么地方?根据心理学,人的潜意识有一些特殊的外在表现:失语[1]、梦[2]、白日梦[3],都是心理研究所关心的重要现象。安达充一一信手拈来,在故事里不经意地一带而过,完全不留痕迹。这种把握的老辣与高超和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描写”绝对不在一个档次。甚至《EVA》所赖以成名的意识流独白都比之不如,因为与其直接用潜意识层的东西来碰撞意识,不如把心理暗示嵌入一般剧情,当意识在解读表面故事的时候,暗示也被潜意识全盘接受。于是读者被Monster充玩弄于股掌之间,心理被冲击得一塌糊涂,还不知道冲击是怎么发生的哩。   这么一说叫人觉得很可怕,^-^b。不过Monster充从来不诱惑人犯罪,“清新”是他的另一个标签。   犬夜叉又冲动,又爱吃醋,又爱死缠烂打,种种滑稽的表现让人觉得很可爱。安达可不要这样的“可爱”!他的主人公的尊严,虽然不着意声明,在日本漫画的人物中却几乎是最高的。   “尊严”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它是天赋的,当一个人的尊严被别人或者自己糟踏之前,他自然而然地具有;他又是相互的,一个人侮辱他人的时候,也是以抛弃自尊为代价,反之亦然;它还得是中庸的,过分的尊重往往蕴含着轻蔑,过分的自尊往往暗示了自卑。安达风格的清新就在于人物的尊严,不需要铁青着脸去呐喊着守卫,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得体。——看不出来?其实安达已经画得很明白了。   在关键时刻面对强打者投不投四坏?决不。“因为在这种时候把强打保送掉的话,最后赢了就是奸角,输了则成为笑柄。”[4]“奸角”和“笑柄”在书里并不缺少,但是永远不能夺去主角的光辉,必要时主角或者命运(也就是作者啦)用一根小指头便轻松搞定,甚至连详细报道都不一定有——和那种人认真作战等于自低身份。一一想来,比较轻的是愚蠢(《Touch》西村勇),甚一点的是猥琐(《H2》国见老爸),卑鄙的话就太差劲了(《H2》城山教练),但总好过下流(《虹色辣椒》梦三郎),错的级别不同,罚来轻重有别,安达是个报应分明的好大神。反观星矢吧,唯一的一次活泼竟是放屁捉弄人,叫人怎么喜欢得起来。   另一方面,假如“奸角”或“笑柄”出场机会太多,无法一笑了之,到最后也往往镀金几次,例如西村勇和广田胜利背后的辛酸史,小山内美步被雅玲评价为“好女孩”,木根龙太郎也过足了当hero的瘾。(也许尊严和许多东西一样,失而复得比一向拥有更令人快慰,于是相当数量的读者评小山内和木根为安达笔下的最佳恋人:))安达不是完全写实的,他最浪漫最哄读者开心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   要决定搞笑漫画家的排名,在安达充身上会犹豫吧。看安达作品时那止不住的笑,感觉分外地自如、坦率,而不像是被“搞”出来的。安达侗ΡΖ料的甄选到了近乎严厉的程度:要不猥亵、不出无聊洋相、不嘲笑弱者、不玩世不恭、还要有足够的份量使人撑不住,还要足够新鲜好不被人喊“old”——到Joke版的精华区去搜一搜,四十个里面能有一个合标准的就不错了。但是作品里的密度又异乎寻常地高,高到一举一动无不引人一笑的程度!……   难怪高桥留美子的追随者要多得多。   扎实的付出不会是没有回报的。当年抢滩大陆的两位巨人《乱马1/2》和《龙珠》互相拖垮,后期“搞”得太不择手段是重要原因(真的很悲壮)。同一时期,安达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昂然独步。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了,笑吟吟的眼睛男的双脚,也是踩在大地上的呢。Joke版合适的素材虽然稀,绝对数量却不少。生活中不缺少清新之美,只是缺少发现罢了。能发现它们的不是天才,而是勤劳的眼睛和纯洁的心。   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可以大呼小叫,关键时刻却沉着得惊人,表张则里弛,表弛则里张,为的是一个平衡。有经验的安达迷若见到有人很严肃地向主角提出挑战什么的,就知道那一定是个连名字都未必有的可怜陪衬。相反,“宿命的二人”的关系都是从很轻松的地方开始的。这一点,和几乎所有的热血漫画形成鲜明对照,因为一般主角见到对手的第一眼便惊讶于他的强大,见到对象的第一眼便惊讶于她的美貌。安达完全回避了这一套路,惊心动魄的故事静静渲染,真挚的情感才得以浮现。大长篇不操心小处,就如大河缓缓奔流,最终东去,不过安达的中短篇也就因此吃亏了。   安达气质的几个要素是相通的。一页之内是含蓄,一话之内是清新,平衡则统御着整卷甚至全书。这些风格已经不像画与分格那样可以具体地临摹,但仍然明显之至,模仿者稍有不妥谁都可以一眼挑出,魅力也必走样。成田美名子虽然清新,但不平衡,奔放的代价是难长难快的连载;浦泽直树虽然平衡,却不清新,不然也不会被归为青年漫画一派。有闲话说了:你看不起成田或者浦泽?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还想多活两年。我这既然是讨论安达,自然考虑他这一个特定的。何况,模仿安达时掺进了浦泽味,未必代表就能成功地借鉴了浦泽。请看官明鉴。 索引:[1]Rough 九卷本 第二卷 178页    [2]Rough 九卷本 第三卷 208页    [3]H2 第十六卷 98页    [4]H2 第二十二卷 14页(感谢atest,finfin:)) 《五星物语》大家都谈设定,我钻空子谈谈感情。安达充的作品就不一样了,“情节”正是诸位大牛纵横驰骋,踩得草都不长的领域。我只好到无人处扯扯技法细节罢了。安达趣味所向的种种奇怪又极难取舍的感情——没有血缘的兄妹、三个人的青梅竹马——我只有看着发呆,说是一定说不来的。   [安达风格之谜,五] 他的情节   读了些长篇漫画,发现那种看起来感觉坦坦荡荡的不好找。《橙路》、《乱马1/2》之类根本就是短篇系列,好比把一块块漂亮的砖像多米诺骨牌那样排成长队;《龙珠》、《幽游白书》是中篇系列连缀而成,有如建了一串三四个小别墅;《Monster》、《H2》努力用不算单薄的主线架起故事来,一通到底,就似一座长桥;而结构最称得上经典的,第一是25卷+2的《BASARA》,第二是26卷的《Touch》。这两部不仅牢牢控制住了整体,而且有所引导安排。从一开始就埋下悲剧的种子,在十来卷的积蓄后爆发出来,然后慢慢地饮泣、愈合、振作,走向光明的结尾,不约而同地走了一个大“V”字。而《Touch》在细节上不如《BASARA》严密,所以排在后面。   闭目掩卷,架构上的匀称静穆之美是怎么也不会消退的。创造它们来的作者,真不合适简单地用“天才”之类来形容,因为这样的词里看不出那深厚的功底、缜密的思考、辛勤的努力。“V”字是个很简单的图形没错,可是这的确是大长篇日本漫画中最清晰的整体图样了。   其实至此,安达风格已经被在下肢解完毕,挑有用的拾回去拼装起来即可获得一具差不多的尸体。——尸体。因为手术刀在灵魂的面前一无用处。而灵魂,也不是可以技术化地copy来的。像大和与二之宫两家结仇的始末,兄弟大杂院的由来这样的妙笔,叫人怎么学?情节和风格不一样,人物具体说什么话,干什么事,照搬的话就不是模仿,而是抄袭了。星矢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两次使用相同的招数,对读者是没有用的!”:)   没有灵魂光有风格,会怎样?例子已经有了——《Slow Step》和《永远的美空》便是。说是成功也可以,失败也可以。这至少证明了风格(外壳)本身的魅力。   有位古典发烧友[1]是这样说的:   Mozart的音乐中有一种灵气,像来自天上。这种天籁之音不是同时代别的作曲家可以比拟的。以前曾听过一段音乐,是Mozart当宫廷音乐第三把位主管时第一主管作的曲。初听起来和Mozart的风格很像。细细听来,却少了些许灵气,多了一些俗气。   安达的故事也有这样一种难以捉摸的灵气,使得他的灵魂无法精确地模仿。但是请在用他的风格造出的胚子里,吹进自己的灵魂。   关于本土化,这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建议。安达不是讲校园生活么?模仿也可以用校园生活。可是中国的一般中学就是没有那么多厉害的社团,那么放到大学也可以,反正安达式的人物都成熟得让人仰止,或者有个非常好的跨校的高水平的可爱的社团中心叫做——少年宫,呵呵。或者更绝的方法是:现在不是改革开放么?难道不能有日商赞助的贵族高中?这不全来了?至于高中恋爱,确实不合国情,日本高中生可以结婚,才这么自然,中国的话挪到大学算了。而且,安达的世界,不仅有爱情。   安达风格当然也可以用于校园之外的主题。抗战可不可以?反战可不可以?都可以,难道还有比《虹色辣椒》的架子拉得更大的么?可是,无论什么题材,用了安达风格,都会有独特的效果:朝气和深沉。不过完全写实倒不必,安达尽量搞理想化,故事多是人工雕琢出来的,细节也经过精心地挑选和搭配。   本土化到最后,又会冒出一个该不该模仿的问题,好像学别人就是没大脑,学日本更是忘本。我要问:文学青年要模仿村上春树,会有许多“护花者”、“爱国者”的废话吗?新生事物就这么难,可是也藏着无限的机遇。别有顾虑!忘掉自己的风格,排除一切成见地学,只在那最隐秘的核心处代以自己的马达,就可以上路了!